聚焦达州疫情最新动态,展现其在全国疫情数据背景下的地方防控实录,内容全面深入,以专业表述突出重点,助力了解当地疫情及防控情况 。
最近全国疫情数据又更新了,咱们达州的情况咋样?作为四川东北部的重要城市,达州在疫情防控上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,今天咱们就结合全国最新疫情数据,聊聊达州这边的防疫故事。
先说说全国的大形势,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,全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虽然比年初高峰期下降了不少,但局部地区仍有零星散发,特别是随着冬季来临,呼吸道疾病高发,疫情防控压力依然不小,不过好消息是,全国疫苗接种率已经突破了90%,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控制得相当不错。
再把镜头拉回到咱们达州,达州地处川渝陕结合部,人口流动大,疫情防控任务可不轻,不过达州政府反应迅速,从去年开始就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防控体系,记得去年冬天,达州就出现过几例输入性病例,但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,流调、隔离、检测一条龙服务,很快就控制住了局面。
最近达州又有了新动作,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波动,达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演练,我上周就亲身体验了一把,社区工作人员提前三天就在群里通知,检测点就设在小区广场,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,随到随检,现场秩序井然,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,引导大家排队、扫码、采样,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就搞定了。
说到核酸检测,达州可是下了血本,全市新增了10个移动检测方舱,日检测能力从原来的5万管提升到了20万管,这意味着什么?简单说,就是如果达州出现疫情,24小时内就能完成全市700万人口的核酸检测,这个速度,在全国地级市里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除了硬件设施,达州在软件服务上也做得相当到位,我注意到,达州卫健委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更新疫情数据,不仅包括本地新增病例、无症状感染者,还会详细列出每个病例的活动轨迹,比如上周通报的一例无症状感染者,从他11月15日从外地返达,到17日核酸检测阳性,期间去过哪些商场、餐厅、公交站点,都标注得清清楚楚,这种透明度,让老百姓心里踏实多了。
达州的社区防控也是一绝,我们小区实行的是"网格化"管理,每个楼栋都有专门的网格员,网格员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防疫小贴士,提醒大家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聚集,上周网格员还组织了一次"防疫知识竞赛",答对题目还能领口罩和消毒液,大家参与热情可高了。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达州的"智慧防疫"系统,这个系统整合了公安、交通、医疗等多个部门的数据,能实时追踪重点人群的行动轨迹,比如有外地返达人员,系统会自动推送提醒,要求他们主动报备并接受核酸检测,我听说有个从高风险地区回来的小伙子,刚下高速就被系统"盯"上了,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联系他,安排了隔离和检测。
达州的疫苗接种工作也值得点赞,全市设置了200多个接种点,从城市到乡村,从学校到工厂,实现了全覆盖,我爸妈住在乡下,以前打疫苗要坐一个小时车到镇上,现在村里就设了接种点,走路10分钟就到,而且接种点还提供免费接送服务,对老年人特别友好。
达州的防疫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前段时间,有个别商家为了赚钱,偷偷举办大型促销活动,结果被群众举报,政府反应很快,当天就责令停业整顿,并对负责人进行了处罚,这件事在达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,大家纷纷在群里讨论,都说"防疫无小事,人人有责任"。
说到群众参与,达州有个"防疫志愿者联盟"特别活跃,这个联盟由各行各业的市民组成,有医生、教师、学生,还有退休老人,他们利用业余时间,在社区、商场、车站等地开展防疫宣传,我邻居王大爷就是联盟成员,他每天戴着红袖章,在小区门口给进出人员测体温、查健康码,风雨无阻。
达州的防疫工作还特别注重人文关怀,对于居家隔离的人员,社区会安排专人送菜上门,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我有个同事前段时间从外地回来,需要居家隔离14天,社区不仅给他送了米面油,还送了一盆绿萝,说是"让家里多点生机",这种细节,让人心里暖暖的。
对比全国其他城市,达州的防疫工作有几个特点:一是反应速度快,二是措施实,三是群众参与度高,记得有一次,全国某地出现疫情,达州当天就发布了紧急通知,要求所有公共场所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,这种未雨绸缪的做法,让达州始终保持着"零社区传播"的记录。
达州的防疫工作也面临着挑战,比如随着春节临近,返乡人员增多,防控压力会更大,不过达州已经做好了准备,计划在火车站、汽车站设置24小时核酸检测点,对返乡人员实行"落地检",还鼓励企业错峰放假,减少人员流动。
我想说的是,达州的防疫成果,离不开每一个市民的努力,从戴口罩、勤洗手,到主动报备、配合检测,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防疫做贡献,就像我们小区门口的横幅上写的:"防疫没有旁观者,你我都是责任人。"
在全国疫情数据的大背景下,达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,虽然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,但只要我们继续保持警惕,科学防控,就一定能迎来春暖花开的那一天,让我们一起为达州加油,为中国加油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