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全面解析大连近年疫情数据变化,通过详实数据展现城市防疫历程,揭示防疫成效与挑战,为理解大连防疫之路提供有力视角。
最近总有人问我,大连这几年疫情到底啥情况?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连人,我特意整理了这些年的官方数据,发现咱们这座海滨城市的防疫故事,还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。
先说2020年那会儿,记得那年春节刚过,大连就迎来了第一波疫情冲击,当时官方通报的数字是累计确诊52例,主要集中在金普新区,那会儿大家出门都戴着两层口罩,超市里连方便面都被抢购一空,不过咱们大连人骨子里就有股韧劲,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送菜,医护人员顶着寒风做核酸,硬是用两个月时间把疫情控制住了。
到了2021年,情况开始出现新变化,这一年大连经历了三次局部疫情,但每次确诊人数都没超过30例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1月那次,当时星海广场附近发现病例,政府连夜划定管控区,三天内就完成了20万人的核酸检测,记得那天晚上我路过管控区,看到志愿者们举着"大连加油"的牌子,路灯下他们的身影特别让人感动。
2022年可以说是防疫的关键转折点,这一年大连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7例,看着数字比前两年多,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,90%以上的病例都在集中隔离点发现,这说明咱们的流调溯源能力越来越强了,记得3月份那次疫情,有个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涉及20多个场所,结果不到24小时,所有密接人员就全部找到并管控了。
今年(2023年)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,截至目前,大连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只有23例,而且全部都是境外输入关联病例,这说明咱们的口岸防控措施越来越严密了,上个月我去机场接朋友,亲眼看到海关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,对每个入境旅客进行"三查三排一转运",那阵仗比机场安检还严格。
从这些数据变化里,能看出几个明显趋势: 第一是防控效率越来越高,2020年从发现病例到完成首轮全员核酸需要7天,现在最快24小时就能搞定,就像上次中山区发现病例,凌晨3点通知,早上8点社区就开始组织检测了。
第二是医疗资源储备更充足,记得2020年方舱医院刚建好时,里面只有200张床位,现在大连已经有3个永久性方舱医院,总床位数达到2000张,上周路过体育中心那个方舱,看到里面设备齐全,连空气净化系统都是最新款的。
第三是科技防疫手段更先进,现在去公共场所都要扫"场所码",这个系统能实时追踪人员流动轨迹,上个月我同事去图书馆借书,系统自动提醒他72小时核酸快到期了,这种精准提醒特别贴心。
不过数据背后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,比如2022年虽然确诊病例多,但重症率只有0.7%,这说明疫苗接种确实起了大作用,我爸妈都是60岁以上老人,去年社区组织打加强针时,工作人员专门上门接送,现在他们连跳广场舞都更有劲了。
最近看到新闻说,大连正在建设智慧防疫平台,要把全市的医疗资源、检测数据、物资储备都整合到一个系统里,上周路过软件园,看到工程师们正在调试设备,听说这个平台能实时显示全市1400多个核酸采样点的排队情况。
作为普通市民,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越来越有安全感,现在去商场不用再担心突然封控,孩子上学也不用动不动就停课,上周带女儿去森林动物园,看到游客们都自觉保持距离,这种自觉防疫的意识,比任何数据都让人欣慰。
防疫工作永远在路上,听说最近社区在培训志愿者学习AED使用,说是要为可能出现的医疗应急做准备,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,正是大连防疫工作能不断进步的关键。
看着这些年的疫情数据,就像在看一部城市成长史,从最初的慌乱应对,到现在的从容有序,大连用实际行动证明:只要科学防控、精准施策,再大的困难都能挺过去,现在走在星海湾大桥上,看着海鸥在蓝天翱翔,更觉得这座城市充满希望,毕竟,经历过风雨的海滨城市,总会绽放出更美的彩虹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