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后成都经济数据备受关注,其中隐藏着复苏密码,本文将通过图表形式,深入剖析成都经济在疫情后的表现,揭示其复苏背后的关键因素。
最近翻看新闻,总能看到成都这座城市在疫情后的亮眼表现,作为一个在成都生活了十多年的“老成都”,我特别关注咱们这座城市的经济复苏情况,今天就结合几张数据图表,跟大伙儿唠唠成都经济那些事儿。
先说说GDP这个硬指标,去年年底我特意整理了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季度GDP数据,做成了一张折线图,从图表上看,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,GDP增速确实出现了明显下滑,就像坐过山车似的往下冲,但到了二季度就开始触底反弹,三季度直接来了个V型反转,四季度更是创下了新高,今年一季度数据出来后,我发现增速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,这恢复速度简直比火锅里的毛肚涮熟还快!
具体到行业表现,服务业的复苏特别值得说道说道,我做了个柱状图对比2019年和2022年的数据,发现餐饮住宿业虽然受冲击最大,但恢复得也最快,就拿春熙路那家开了二十年的老火锅店来说,去年夏天我去吃的时候还要排队等位,老板说现在周末翻台率能达到5轮,比疫情前还高,更让人惊喜的是,文化旅游业也找到了新玩法,去年国庆期间宽窄巷子搞的沉浸式剧本杀活动,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,这数字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。
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特别明显,我收集了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数据,发现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.4%,这个增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里都是数一数二的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,去年产量同比增长了3倍多,上个月我去龙泉驿汽车城参观,看到生产线上的智能机器人忙得热火朝天,工人师傅说现在每3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车,这效率比以前人工装配快了整整5倍。
消费市场的回暖更是看得见摸得着,我做了个商圈客流量热力图,发现太古里、IFS这些地标性商圈的人气已经完全恢复,上周六晚上我去太古里逛街,发现很多品牌店门口都排着长队,特别是那些网红奶茶店,点单要等半小时以上,更让我意外的是,夜间经济特别火爆,九眼桥的酒吧街现在营业到凌晨三点,周末经常能看到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,把成都的夜生活传遍全国。
投资领域的表现也相当亮眼,我整理了近三年重大项目投资数据,发现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%,其中产业投资占比超过60%,特别是天府国际机场的配套项目,去年就完成了200多亿元的投资,上个月我去东部新区参观,看到未来科技城的建设现场热火朝天,塔吊林立的样子特别震撼,这些大项目的落地,就像给成都经济装上了强劲的发动机。
就业市场的数据也让人安心,我做了张就业人口行业分布图,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已经超过60%,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,去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,我侄子去年从电子科大毕业后,直接进了天府软件园的一家AI公司,现在月薪已经过万,更让人高兴的是,灵活就业形式越来越丰富,我楼下卖手冲咖啡的小哥,白天在写字楼送外卖,晚上在夜市摆摊,月收入比上班族还高。
看完这些数据图表,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,就像火锅里的各种食材,虽然经历高温熬煮,但反而激发出了更浓郁的香味,从政府出台的纾困政策,到企业主动求变的创新,再到老百姓积极消费的热情,每个环节都在为经济复苏添砖加瓦。
作为普通市民,我明显感觉到生活越来越便利,地铁线路越修越多,公园绿地越来越多,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,上周带外地朋友逛东郊记忆,他们都说成都既有大城市的繁华,又有小城市的温度,这种独特的城市气质,或许就是成都经济快速复苏的秘诀所在。
展望未来,我对成都的发展充满信心,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,成都的区位优势会更加明显,特别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,像西部(成都)科学城这样的重大项目,必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,作为见证者,我会继续关注这些数据变化,也期待着成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,毕竟,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,永远都在创造新的可能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